33年用掉388本家庭账簿 33年经济史有怎样的变化?
- 编辑: -33年用掉388本家庭账簿 33年经济史有怎样的变化?
“小鸡饲料35元,猪头肉20元,华宇娱乐注册账号笤帚6元……”今年61岁的马祖煌,从20多岁起就有记账的习惯。33个年头,12000多个日子,21本厚厚的家庭账本,马祖煌用每一个数据细致准确地记录下每一笔家庭收支,也描画出社会发展、时代变迁的深刻印记。
马祖煌家住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,退休前为石港镇石南卫生院检验医师。记账这件事,源于他的母亲,当时马祖煌只有18岁,在生产队里打零工,一年只有19块钱的收入,“母亲叮嘱我,花钱容易挣钱难,花钱要有计划、量入而出,不能浪费。”
就这样,年纪轻轻的他开始试着记起了账。1985年成家后,马祖煌买了两个本、一支笔,一本作为收入账,一本作为支出账。这一记就是33年。马祖煌的账本有很多分类,包括人情往来、农田成本、衣帽鞋袜、家庭伙食等。小到茶米油盐,大到建造房子,日期、支出、节余,一览无余。马祖煌说,记账最大的好处,就是“心中有数”。
翻开一本本家庭账本,一张张泛黄微皱的纸张,折射出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变化。
1982年,马祖煌到石南卫生院工作,一个月的工资是34元,虽然温饱不是问题,但是日子依然过得紧紧巴巴,“那个时候人们过日子只花点油盐酱醋钱,分田以后买点农业化肥,还有人情费。其他开支也就没有了。”
1986年是完整记账的第一年,马祖煌自己一年的工资再加上妻子打零工的收入,结余了600元,鱼肉开始走上他家的餐桌。
让马祖煌感到生活条件一下子飞升的是在2010年前后,那时候电视机、洗衣机、电冰箱、摩托车在农村都不再是新鲜事物,“那几年大家钱包都鼓起来了,好多人不仅购置了大件家具,还翻建房屋了。”
从月工资34元,到2018年退休前月工资5000多元,华宇娱乐注册账号马祖煌的收入呈阶梯式增长,但账本上近两年的结余却不是很多。马祖煌笑着解释,因为家里大额的开支多了。他逐一盘点,3台空调、4辆电动车、1间新建的屋子……“去年,我还给了女儿6万元用来买车。”